什么是驱动中国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底层力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最新解析

9月28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的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俏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了他对产业变革背后一系列推动力量的思考。

当前,我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刘俏指出,讨论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来展开。如果我们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需要回到2%甚至更高。这可以作为讨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核心出发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刘俏

主办方供图

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讨论新质生产力

刘俏说,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从大概2010年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降至2%以内。

他说,当前讨论新质生产力,可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来展开。进一步而言,通过聚焦关键领域、节点行业,即在国民经济中产业链比较长、生产网络中密度比较大的行业,实施产业投资计划,为经济发展带来大进步。

因此,接下来就是如何寻找到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形成中国新的生产网络,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最终能够重新恢复到2%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刘俏说,驱动产业变革的力量,基本也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来源。

他指出,可从两方面寻找:一方面是科技革命催生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潜力未能充分释放的机制性掣肘,未来可通过进一步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促进增速空间释放。

具体而言,刘俏提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背后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而这背后的力量之一是,研发投入加大。在核心领域,包括“卡脖子”领域,将出现大量投资,其中产业层面的研发,特别是基础研究将得以推进,这将是巨大的结构性驱动力量。

对金融而言,需要更好地培育耐心资本。这就需要重新审视金融体系,特别是科技金融体系,可从这一方向推动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国。

刘俏重视与碳中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产业变革。对于碳中和,他说,到2050年,中国可能需要投资300万亿人民币以上,目前看大约每年10万亿人民币。

刘俏说,当前房地产投资下滑较多,下滑部分可通过碳中和等新动能投资弥补。碳中和是一场深刻系统的经济社会变革,带来上下游大量产业崛起,对经济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而人工智能、大数据,使得人类社会交互第一次可以摆脱时间限制,将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改变,这背后拥有大量投资机会,可成为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总需求需要大幅提升

刘俏还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他说,让制造业在保持GDP一定占比下,通过智能制造,努力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望形成一个国内大市场,提升国内总需求,将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巨大空间。但也要防止产能过剩等问题,这方面争议较多。

从消费视角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居民消费对GDP占比将从目前约38%升至约60%,服务消费也将有较大提升空间,这将带来产业结构大的变化。需求端、供给端均呈现结构性调整,而这背后需要大量投资,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再从收入分配视角看,不少人认为,共同富裕是一个分饼过程,刘俏说,其实是把饼做大的过程,也是形成新动能的领域。

刘俏说,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之间存在收入差距,背后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过低,未来通过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在农业领域形成集约化生产,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农业从业人员初次分配收入,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第二,当前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5%,但约18%的居民常住城市却没有城市户籍,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漂移状态。不少研究显示,一旦居民在城市获得户籍,消费意愿进一步提升。这也可以成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再看房地产,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下滑。刘俏测算,当前房地产存量市值大概400万亿人民币,按每年2%的折旧率算,每年可能需要达8万亿人民币的新增投资维持。但若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大的发展,通过消费方式可再贡献10万亿元甚至更多,则房地产对GDP的贡献将大幅提升而不是下降。这需要思考房地产模式,如何更好地从过往的开发商模式向“开发商+经营商”模式转变。刘俏说,住房消费可能是房地产进一步发展的答案,而这与共同富裕也紧密相连。

最后,刘俏建议,宏观政策体系框架可从目前侧重生产端向消费端倾斜。主要背景在于,新动能需要加快形成,总需求需要大幅提升,未来出发点不仅仅是维持经济增长、物价稳定,需要向更加积极改变产业结构,转换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方面倾斜。

“这些力量合在一起之后,可能构成未来十年或者十五年间,驱动中国产业变革的重要底层力量。”刘俏说。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