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 “最强地级市”新计划,意味着什么?

苏州新闻消息,近日,苏州首批19家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研究院建设项目立项。今年开始,苏州将用3年时间,向立项项目发放支持经费共计1.1亿元。

今年8月,苏州市首次设置外资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计划,这是苏州首次以政策形式明确支持外企建立研究院,总体目标为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三年建设外资企业研究院100家。

解读:根据最新目标,苏州正在打造全球科创新高地。今年初,苏州就提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国庆前夕,苏州又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科创大会,被解读为展现出“人间天堂”迈向“科创天堂”的坚定决心。

不过众所周知,苏州并不是一座创新资源富集的城市,一直面临高能级创新载体不足、大院大所科教资源较为匮乏、缺少顶尖创新人才等问题。

为此,苏州一方面不断集聚国内外高校院所平台资源,另一方面也积极利用外资高地优势,引导外企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科创水平。

公开信息显示,苏州拥有1.8万家外资企业,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居江苏第一、全国前列。在苏州1.5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外资高新技术企业1506家,占比近十分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推出外资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计划,目的就是引导外企将更多研发资源落地,促进苏州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在此次国际科创大会上,苏州还首次为20家外资研发创新企业授牌。同期发布的“苏州科创18条”也提到,支持外资企业创新转型,设立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科技创新专项,支持其建设研究院、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动向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来了

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草案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香港应科院落户河套合作区

10月9日,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全资子公司应科院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揭幕,标志着香港应科院在拓展内地业务、加速与大湾区在创新科技领域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成立,是香港最大的应用科技研究机构和最大的研发中心,主要研发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业化及智能制造、数码健康科技、专用集成电路及元宇宙等。

上海支持全球科技机构来沪发展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全球科技机构来沪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本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相关措施,鼓励跨国企业加大科技服务业领域投资,支持全球专业服务机构在沪发展。

长沙再次放宽落户政策

湖南日报10日消息,结合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长沙近期又调整放宽五条落户政策。包括:优化购房落户政策、优化投资创业落户政策、优化务工人员落户政策、推出租赁房屋落户政策、优化亲属投靠落户政策。其中,在长沙市区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参加了城镇社会保险的,可以申请将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的户口迁入居住地城镇地区。

到苏州开演唱会有奖励

澎湃新闻消息,日前,苏州出台《苏州市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联动丰富产品供给的意见》,聚焦演唱会、体育赛事、剧场演出、低空文旅等消费热点,推出十条针对性举措。其中在演唱会方面,明确对每站次售票人数达到5万人次的演唱会、音乐会,按照每人次15元对主办单位予以奖励,旨在吸引更多知名艺人和歌手来苏州演出。

#声音

民航局:尽快印发《民航推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民航局官网消息,10月9日,民航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推动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主持学习时强调,一要进一步增强推动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优化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为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二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完善促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印发《民航推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进一步加强适航审定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管理。三要牢牢守住航空安全底线,着力推动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要系统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工作。

#数读

我国造船业前三季度拿下全球70%以上绿色船舶订单

10月10日,工信部发布我国2024年前三季度造船业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2%;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193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3%。1—9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1%、74.7%和61.4%。

引人关注的是,我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绿色、高附加值、独家技术成为中国造船业前三季度的新亮点。

#放榜

哪些省份更舍得在研发投入上“砸钱”?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3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3357.1亿元,增长8.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2.65%,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

从活动类型看,2023年,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分别为2259.1亿元、3661.5亿元和2743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5.1%和8.5%。其中,基础研究占R&D经费比重达到6.77%,创历史最好水平。

从活动主体看,2023年,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的R&D经费分别为25922.2亿元、3856.3亿元和275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1.1%和14.1%。其中,企业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为77.7%,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份有12个,分别为广东(4802.6亿元)、江苏(4212.3亿元)、北京(2947.1亿元)、浙江(2640.2亿元)、山东(2386.0亿元)、上海(2049.6亿元)、湖北(1408.2亿元)、四川(1357.8亿元)、湖南(1283.9亿元)、安徽(1264.7亿元)、河南(1211.7亿元)和福建(1171.7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7个,依次为北京(6.73%)、上海(4.34%)、天津(3.58%)、广东(3.54%)、江苏(3.29%)、浙江(3.20%)和安徽(2.69%)。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